新闻眼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25年7月29日(星期二)10:00,在广西新闻发布厅举行“以实干实绩实效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二场),邀请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新闻发言人杨正东,自治区党委金融办副主任、自治区党委金融工委委员、新闻发言人杨瑞华,广西金融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严廷宙,广西证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殷刚介绍2025年金融支持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副处长巩光胜主持。
2025年金融支持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5年7月29日10:00
地点:南宁市民族大道112号广西新闻发布厅
出席人员:
杨正东 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新闻发言人
杨瑞华 自治区党委金融办副主任、自治区党委金融工委委员、新闻发言人
严廷宙 广西金融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殷 刚 广西证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主持人:
巩光胜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副处长
10:00
巩光胜: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今天举行的是“以实干实绩实效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十二场,主要介绍金融支持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情况。
我们邀请了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新闻发言人杨正东先生,请他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自治区党委金融办副主任、自治区党委金融工委委员、新闻发言人杨瑞华先生,广西金融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严廷宙先生,广西证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殷刚先生。
我们首先请杨正东先生作介绍。
10:01
杨正东: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今年以来,广西金融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认真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好一揽子金融支持举措,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稳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为全区经济回升向好持续营造良好的环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金融供给的力度更大。我们制定广西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工作措施,落实落细一揽子金融政策,保持金融总量稳定增长。一是社会融资规模保持多增。1—6月,广西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349.68亿元,同比多增92.63亿元,连续3个月保持多增;6月末,广西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62万亿元,同比增长6.8%,比年初新增贷款2163.54亿元。二是直接融资规模实现激增。今年1—6月,广西企业通过银行间市场融资743亿元,其中金融机构发行债券205亿元、创历史新高,比如广西北部湾银行落地全国首单数字人民币金融债券;通过资本市场融资348.17亿元,同比增长80%。三是保险保障和融资担保呈现较快增长。1—6月,广西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556.32亿元,风险保障规模已达88.04万亿元,同比增长12.4%;直保机构支持担保贷款投放438.33亿元,同比增长15.1%。
第二,融资结构和成本更优。我们建立“银行+行业”两张清单高效推送机制,深化金融与财政、产业政策联动,出台广西金融惠企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保持融资成本低位下行。一是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支持力度加大。配合自治区落实“人工智能+”战略,实施再贷款再贴现支持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专项计划。6月末,广西科技贷款同比增长11.9%,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2.4%,绿色贷款比年初增长10.4%。二是居民消费信贷需求有效满足。开展广西金融消费提质惠民专项行动,6月末,广西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24万亿元,其中汽车消费贷款同比增长88%;个人住房贷款余额9365.42亿元。三是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低位下行。计划2025—2027年,每年统筹财政资金实施财政贴息、风险补偿、担保补贴、奖补等一揽子政策措施,截至目前已向全区投放金融惠企贴息贷款78.35亿元。开展“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试点工作,1—6月,广西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16%,同比下降50个基点。
10:05
杨正东:
第三,外汇市场发展韧性更强。我们出台金融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行动方案,优化国际结算服务、支持贸易新业态发展,1—6月,广西涉外收支总量339.51亿美元,同比增长15.6%,创近三年历史同期新高,在西部12个省区市中排第3位。一是货物贸易收支规模较快增长。广西货物贸易收支规模272.84亿美元,同比增长14.6%,其中外需补库存、“抢出口”等因素拉动出口涉外收入增长20.2%。二是外汇管理更加便利。落地实施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政策,推动落实南宁市人才用汇便利化试点工作。6月末,广西线上登记、资金结算等外汇贸易投资便利化业务金额达409亿美元。三是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创新高。1—6月,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达4420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30%,保持西部省区和边境省区第一。其中,货物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714亿元,同比增长36%,增速居全国第6位。
第四,金融风险防控更有效。我们扎实推进中小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严密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一是促进房地产市场筑底回稳。6月末,广西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2226.56亿元,同比增长10.1%;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项目贷款余额671.86亿元,较年初增加399.13亿元;租赁住房贷款余额283.01亿元,同比增长16.3%。二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1—6月,广西7家公司获批回购增持专项贷款23.54亿元,22家公司披露现金分红32.71亿元,8家上市公司预告净利润增长超50%。三是稳妥化解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全力做好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工作。1—6月,广西在资本市场新发债券融资成本同比下降50个基点,地方融资平台保持零违约。
我就先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10:08
巩光胜:
感谢杨正东先生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
10:08
广西广播电视台记者:刚才发布人提到,已出台广西金融惠企三年行动方案,能否给我们介绍下有关情况?有哪些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谢谢。
杨瑞华: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我区自2021年推出“桂惠贷”政策以来,累计投放“桂惠贷”10864亿元,有效缓解了“融资贵”的问题。根据当前中央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结合贯彻落实今年5月7日中央一揽子金融政策要求,亟需通过因地制宜加强政策工具创新,进一步兼顾解决重点领域“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为此,我们对“桂惠贷”政策进行优化升级,创新制定自治区金融惠企一揽子政策,主要有三大工作举措。
一是统筹金融政策工具,拓宽融资渠道。聚焦全区重大项目、重点产业、普惠等领域融资服务,统筹实施财政贴息、风险补偿、担保补贴、奖补等政策措施,综合运用股权、债权、保险、融资担保等金融工具,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全链条、全周期、综合性金融服务。
二是优化财政贴息政策,降低融资成本。创新财政贴息产品,按重点产业领域(包含基础设施贷、工业贷、三农贷、服务和贸易贷等)和普惠性产品归类管理,从贴息比例及分担模式、贴息额度和利率上限,担保费率补贴比例、补贴额度和担保费率上限等方面明确贴息补贴要素及要求,进一步推动企业融资成本下降,提升重点领域融资保障能力。其中,2025年整合自治区本级财政资金22亿元用于贷款贴息补贴,1亿元用于融资担保业务费率补贴。据统计,今年7月3日至7月25日,金融惠企贴息政策累计支持经营主体78.35亿元,惠及1869户经营主体,降低相关经营主体融资成本8764.71万元。
三是健全融资服务体系,增强金融服务精准性。探索建立主办银行制,全流程促进金融工具和融资需求相匹配。打造“小而精”、“快且准”的新型政金企融资对接机制,强化融资闭环管理。组织金融招商活动,加强金融专家顾问和人工智能(AI)顾问“双服务”,满足企业多类型、多层次、全流程金融需求。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实施好广西金融惠企三年行动,通过强化政策融合、优化产品体系、精准投向引导等措施,强化重大项目、重点产业、普惠等领域融资服务,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供给。
谢谢。
10:13
人民网记者:因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外部需求不足等因素,我区外贸进出口面临较大压力,为支持外贸稳定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采取了哪些措施?
杨正东: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经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企业意见,围绕稳规模、优结构、提质量工作目标,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行动方案》,推出了十项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具体措施,主要涉及五大方面:
一是扩大外贸信贷支持方面。建立授信用信高效调度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加强与外贸企业对接,满足外贸企业融资需求,加大对外贸企业信贷资源倾斜。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财政贴息等优惠政策,创新金融服务,拓宽外贸企业融资渠道。丰富外贸企业融资应用场景,发挥跨境金融服务平台、“港航融”平台、中国—东盟跨境征信服务平台的作用,提升外贸企业融资便利度。
二是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方面。落实减费让利政策,指导银行对广西重点外贸项目(企业)的贷款费用不高于本机构平均费率。争取政府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开展汇率避险业务,帮助企业开展套期保值。
三是优化跨境金融服务方面。持续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针对单一品种进出口国别高度集中的企业,提供“一揽子、定制化”人民币金融服务,开展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便利化试点。开展“汇助民营”“聚链汇企”便利化专项行动,为外贸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外汇服务。拓展“汇小二”金融服务点,推进跨境金融服务智能体建设。
四是支持贸易新业态发展方面。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凭电子交易信息开展跨境电商资金收付结算。开展新型边民互市贸易代理付汇业务。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代办出口收汇业务。
五是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方面。配合商务等部门扩大重点外贸项目规模,保障支柱产业供应链稳定安全。支持外贸企业布局建设海外仓、边境仓,推进内外贸一体化融合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建立健全金融支持稳外贸工作机制,强化责任担当,加强统筹协调,深入开展入园入企调研服务,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谢谢。
10:17
中新社记者: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请问广西证监局在推动资本市场服务我区科技创新方面有哪些举措和成效?
殷刚: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下面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资本市场在分担创新风险、促进创新资本形成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今年以来,广西证监局认真落实证监会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持续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功能,全链条、接力式服务科技创新,不断提升资本市场服务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一是加大对科技型企业上市挂牌的培育力度。我们联合自治区有关部门、沪深北交易所等积极走访我区科技型企业,宣传解读上市挂牌最新政策要求,指导企业合理谋划上市挂牌路径。上半年我区新增IPO在审企业4家、新三板挂牌公司1家,均为专精特新企业。目前在我局辅导备案的9家拟上市企业中,有7家属专精特新或高新技术企业。
二是充分发挥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配合自治区政府召开广西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推介暨签约大会,推动设立“1+10+N”基金集群,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产业资本参与私募股权投资,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以更大力度培育壮大耐心资本。聚焦私募基金“募投管退”各个环节,精准发力,畅通循环,引导私募基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上半年我区私募基金新增备案规模26亿元,其中大多数投向科技创新领域。截至一季度末,我区私募机构投向高新技术企业、初创科技企业的在投本金超130亿元。
三是支持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今年5月人民银行和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公告,我们会同自治区有关部门积极指导我区企业用好政策红利,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6月上旬,北部湾港(000582)在深交所成功发行我区首单“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公司债券,有力支持港口智能化建设。
四是推动高质量建设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广西股交“专精特新”专板去年12月通过证监会备案公示,已于今年2月正式开板,目前已有27家专精特新企业入板培育,专板将为我区科技型企业规范培育和发展壮大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支撑。
以上是我的回答,谢谢。
10:21
新华社记者:我们注意到,前段时间,人民银行采取了降准降息、创设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等数量型、价格型、结构型三方面一系列政策措施,目前这些政策措施在广西落地情况如何?
杨正东: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出台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从总量、价格、结构三个方面入手,推动相关政策在广西落地增效,货币信贷呈现出“总量增、价格降、结构优”的良好态势,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持作用。
总量上,结合降准推动信贷投放提质增效。加强政策传导,发挥信贷增长“一把手”工程作用,高位传导落实一揽子货币政策。落实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利率以及常备借贷便利利率等有关政策文件,精细化信贷监测和窗口指导机制,引导金融机构用好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释放资金,保持信贷总量平稳增长。6月末,广西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62万亿元,同比增长6.8%,排全国第14位,比年初新增2163.54亿元。
价格上,强化利率政策传导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落实好5月政策利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降的政策,督促金融机构将利率调整联动传导至存款、贷款两端。1—6月,广西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50个基点。
结构上,用好专项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科技、民营小微、养老消费、资本市场等领域。引导金融机构用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推动科技创新债券工具落地。用好用足支农支小再贷款支持涉农、民营小微企业发展,1—6月,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354.74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实现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支持领域项目落地全覆盖。积极推动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在广西落地见效,指导金融机构针对重点企业需求提高审贷放贷效率,持续助力资本市场稳健运行和经济高质量发展。6月末,广西科技贷款余额6737.5亿元,同比增长11.9%;文化娱乐业、住宿餐饮业、教育业、居民服务业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贷款余额679.52亿元,同比增长4.54%,较去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
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抓好各项货币政策措施在广西的执行和传导,努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谢谢。
10:25
中华工商时报记者:在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科技保险可以为科技创新和科技活动主体提供全面风险保障。请问,金融监管部门在推动科技保险支持科技创新中有什么工作举措?能否举例说明科技保险在保障科技创新方面的成效?
严廷宙:
感谢中华工商时报记者的提问,我来回答最后一个问题。
科技保险在支持科技创新中具有减震器和稳定器的积极作用。金融监管部门高度重视发展科技保险,为科技创新活动保驾护航。
一是不断健全政策体系。今年3月以来,金融监管总局联合科技部等相关部委先后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我局第一时间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科技金融工作的通知》,与自治区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金融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工作措施,形成上下协同的政策支撑。
二是持续丰富科技保险产品。逐步建立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保险产品体系,推动保险机构根据人工智能+保险应用场景,开发从科技研发阶段的财产损失险、研发责任险到成果转化阶段的知识产权险、贷款保证险,再到产业化推广阶段的产品责任险等产品,基本满足了科技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保险需求。例如,今年上半年,我局推动落地广西首单“中试综合保险”,该保险为中试实验未达预期导致的研发投入、成果转化费用及因设计缺陷引发的意外事故提供风险保障,有力保障重大项目技术攻关。
三是进一步拓展覆盖面。聚焦科技创新重点领域、重大产业,指导辖内保险机构强化风险保障。例如,针对广西“人工智能+”战略,指导推出“大模型人工智能责任保险”等业务,积极支持我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目前,在知识产权、网络安全、低空经济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保险保障力度不断提升,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2025年上半年,广西辖内共有16家财险公司开展科技保险相关业务,按照全口径统计,科技保险签单数量7.64万件,提供风险保障4027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争取科技保险财政支持政策,引导保险业优化科技保险产品供给,强化科技保险保障力度,为科技企业提供更高质量的保险服务,加大对广西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
谢谢。
10:29
巩光胜:
感谢4位发布人和现场的记者朋友。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沟通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可以加杠杆的炒股软件,谢谢大家!
信达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